最新目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文献特征分析(2)

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1总文献量 对6 901篇文献目录按年度排序,得到历年发表文献量(图1)。可以看出,前四年年发文量增长趋势明显,1960年虽只出版了6期,文献量已超过195

2.1总文献量

对6 901篇文献目录按年度排序,得到历年发表文献量(图1)。可以看出,前四年年发文量增长趋势明显,1960年虽只出版了6期,文献量已超过1959年的一半。1979年是复刊的第一年,文献量达到了126篇;此后直到1994年,文献量有增有减,趋势不明显,但均保持在年130篇以上。1995—1999年,年文献量出现较低水平,只有110~120篇,年均116篇。2000—2010年,文献量增长趋势明显,年均文献量达到179篇。2011年较2010年有小幅降低,此后年文献量变化很小,平均为168篇。

文献量变化可以揭示学科发展的特点[5]。该刊前期文献量快速增长且保持较高数量,反映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工作成果多,交流需求旺盛。复刊后文献量有波动但总体保持平稳,受多重因素相互制约影响:减量因素包括国内优质论文大量外流,本行业内期刊数量增加,单篇文章篇幅变长而期刊版面增加有限,等;增量因素包括各级单位投入的工作量及资金增加,成果多,学生作者群体增大,职称论文需求大,期刊版面增加,等。

2.2文献类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自创刊以来,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设置、调整栏目,除了学术论文,还刊登了大量信息类文献,包括译文、讲座、经验交流、读编作往来、会讯、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介绍、新书推介、行业工作动态、纪念性文章、工作简介等。在编辑部的精心策划下,2006—2008年特别推出院士介绍,每期以一位水工环地质领域院士照片为封面,配以院士生平事迹及其卓越贡献的文字介绍;2007—2018年,连续推出72期水工环论坛,第一时间介绍水工环地质领域最新动态,或进行政策解读。

对6 901篇文献进行分类,利用数据清洗分选出没有作者和有明确信息类栏目名称的非科技论文;再根据光盘版数据及纸版期刊,通过内容分析法进行筛选,统计出学术论文为5 834篇,占总发文量的85%(图1)。

图1 1957—2018年年度总文献量及学术论文量Fig.1 Annual literatures and academic papers from 1957 to 2018

2.3作者及机构分布

对文献全体作者进行统计,得到文献总篇数作者排名,列出前30位(图2)。有14位作者总发文量在20篇以上,且都是各领域内的著名专家学者,发文历时长,说明他们长期以来一直支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期刊也为他们的学术成果交流和学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根据作者单位信息,对论文涉及的机构进行统计,将发文量前30的机构列于表2。发文量100篇以上的署名机构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海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安大学等。综合图2和表2,发现高发文量作者和高发文量机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发文量最多的黄润秋所在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发文量位列第四;李文鹏、刘传正、殷跃平所在机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位列第三;有薛禹群、吴吉春、施斌等多位高发文量作者的南京大学位列第二。可以看出,国内主要地质院校、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中国科学院系统、中国地质科学院系统单位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主要稿源机构,高发文作者也多出自这些单位。

表1的统计结果未考虑机构合并或更名因素,如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与地矿部环境地质研究所,吉林大学与长春地质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深入检索分析,可以得出机构调整的大致历史,如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个名称,首次作为作者单位出现在该刊的时间分别为1988年、1988年和1989年。中国地质大学正是在1987年由武汉地质学院更名而来,在北京、武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但至今仍有少数作者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作者单位,应注意区分。

图2 发文量前30的作者Fig.2 Top 30 productive authors

表1 发文量前30的机构Table 1 Top 30 productive institutions位序机构名称篇数位序机构名称篇数位序机构名称篇数1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9021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502南京大学吉林大学8922清华大学503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7823北京师范大学494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7224地质矿产部46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6925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466河海大学长春地质学院6626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44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大学622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408长安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5728中国矿业大学(北京)389西南交通大学9519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5429地矿部环境地质研究所3510同济大学9520湖南大学5030西北大学34

文章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网址: http://www.swdzgcdzzz.cn/qikandaodu/2020/1025/366.html



上一篇:水文地质学考试方法改革探讨
下一篇:“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课程承上启下的教学模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投稿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版面费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论文发表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