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档案管理探讨(2)

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积极准备自然资源档案更新工作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档案的更新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由于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档案周期较长,因此需要建立长期

(三)积极准备自然资源档案更新工作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档案的更新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由于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档案周期较长,因此需要建立长期规范的资源档案记录方式,保持档案的周期性、动态性,以便提供最新的资源档案数据,为指导自然资源规划、自然资产评估提供决策参考。因此,在更新资源档案数据过程中,要积极深入研究资源数据模型的改进方法,推动自然资源巡管过程的数字化,促进GI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资源档案数据更新中的应用,积极解决自然资源数据更新中的技术问题,为档案更新工作的开展作好前期工作准备。

(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加强自然保护区资源档案管理的基础能力建设,一是要引入高素质人才,强化人员技术培训。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到各大高校招聘技术管理人才,并积极派遣技术骨干定期对自然保护区的普通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其对资源档案信息化水平和数据更新管理能力。二是选拔岗位责任意识强,具有档案管理相关实践经历的技术人员作为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为自然保护区挑选优秀管理人才。三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购置数据储备服务器、自然保护区野外监测巡护智能设备、数码相机、扫描仪器、测绘仪器等,推动自然保护区资源档案数据的收集、整理、管理、更新与应用的现代化。

[1] 蒋林林,梁海峰.深山的一双双“慧眼”——弄岗保护区推进信息化建设纪实[J].广西林业,2017(5):10-13.

[2] 卓林璁.武陵源区:编印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资料汇编[J].档案时空,2016(12):48.

[3] 徐丹.岳阳市:部署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J].档案时空,2015(8):45.

一、自然资源档案的构成与特征自然资源档案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档案资源,包括土地管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气象工程、环境保护、水文地质等。具体来说,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档案类型主要包括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等档案。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档案有其独特的特征,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档案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对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档案进行管理。自然资源档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档案门类多样。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丰富,涵盖水文资源、地质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多种资源,故而其相应的档案种类也多种多样。档案部门必须掌握这些资源的种类与数量规律,方能对所形成的资源档案门类进行科学划分。(2)档案内容丰富。随着自然保护区的有效开发与建设,档案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如资源调查、环境检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档案激增。(3)档案内容更新快。随着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的变化,自然资源的档案内容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如动植物资源的消长变化、生态环境的变化、地质地貌的变动等。只有将产生的新数据及时整理成档,才能保证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4)档案的跨周期性。自然保护区的各类资源调查、科学技术研究等,形成的一手档案资料需要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和前后时间的一贯性。二、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档案管理面临的困境(一)数据更新工作推进困难近些年来,各地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信息化建档工作取得了大进步,但目前档案的数据更新工作推进存在一些困难。一是经费不足。资源调查所拨经费有限,需要通过各种经营性方式来筹集资金,但是这些额外筹集的经费具有不稳定性,不能纳入经费预算中,资金时常出现缺口,直接影响数据的更新进度。二是实施难度大。自然保护区一般位于偏远无人区域,覆盖面积大,仅仅依靠省管部门完成数据更新工作,任务重、数据处理量庞大,并且缺乏完整推进的设计方案,而乡县市保护区数据处理的相关设施和基础落后,难以单独完成数据更新工作,组织分工管理机制仍不太明确。(二)技术人才短缺近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但成熟的技术人才储备体系并未建立起来,人才短缺问题比较严重。多数资源调查人员限于自身专业能力水平,只能从事常规性工作,难以胜任编程操作和数据分析。由于自然保护区身处偏远地区,条件艰苦,招人难,留人难,技术团队难以建立,技术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三)数据孤岛现象严重由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以及信息传递的机制问题,目前自然保护区上级管理部门、同级自然保护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存在脱节现象,一旦档案处理系统升级,跨部门之间的数据不能从系统中提取,需要打印出来再输入,这势必会给自然保护区档案管理系统带来数据的重复输入,产生大量的冗余信息。另外,自然保护区档案部门需要先向上级主管单位上报自然资源数据,上级管理部门通过数据资料进行决策判读,并接受上级主管的指示,由于信息共享的不足,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深入运用。三、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一)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自然保护区是自然资源数据采集、更新和应用的主力部门。目前,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拥有较为充足的资金投入和人力匹配,建设了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库,其他的普通自然保护区由于缺乏专项经费支持,尚未建立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库。因此,为推动自然资源数据应用和数据更新工作,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普通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省、市、县多维联动、横向互动的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库,以应用带动建设,以建设促进应用,逐步推进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数据的上下共享和及时更新,提高自然保护区资源数据的共享性和鲜活性。(二)完善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基础数据服务平台完善已经建成的基础地理数据库、遥感数据库、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库等,以自然资源数据库为核心,发展和完善自然保护区资源基础数据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管理基础数据,逐步将各地自然资源档案数据纳入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库中。开发建设信息查询、信息分析、产品服务、数据交换等服务功能,为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部门服务,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管,提高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为自然保护区生态防护、生态建设提供相应的自然资源数据服务。(三)积极准备自然资源档案更新工作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档案的更新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由于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档案周期较长,因此需要建立长期规范的资源档案记录方式,保持档案的周期性、动态性,以便提供最新的资源档案数据,为指导自然资源规划、自然资产评估提供决策参考。因此,在更新资源档案数据过程中,要积极深入研究资源数据模型的改进方法,推动自然资源巡管过程的数字化,促进GI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资源档案数据更新中的应用,积极解决自然资源数据更新中的技术问题,为档案更新工作的开展作好前期工作准备。(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资源档案管理的基础能力建设,一是要引入高素质人才,强化人员技术培训。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到各大高校招聘技术管理人才,并积极派遣技术骨干定期对自然保护区的普通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其对资源档案信息化水平和数据更新管理能力。二是选拔岗位责任意识强,具有档案管理相关实践经历的技术人员作为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为自然保护区挑选优秀管理人才。三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购置数据储备服务器、自然保护区野外监测巡护智能设备、数码相机、扫描仪器、测绘仪器等,推动自然保护区资源档案数据的收集、整理、管理、更新与应用的现代化。参考文献:[1] 蒋林林,梁海峰.深山的一双双“慧眼”——弄岗保护区推进信息化建设纪实[J].广西林业,2017(5):10-13.[2] 卓林璁.武陵源区:编印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资料汇编[J].档案时空,2016(12):48.[3] 徐丹.岳阳市:部署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J].档案时空,2015(8):45.

文章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网址: http://www.swdzgcdzzz.cn/qikandaodu/2020/1025/368.html



上一篇:“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课程承上启下的教学模
下一篇:论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分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投稿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版面费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论文发表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